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而远航——记学院优秀毕业生陈然
陈然,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现已推免至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自入学以来,她学习勤奋刻苦,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4.2,位列专业第二,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级奖学金、谷雨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先后参加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口述历史课题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牛津政治学百科全书》的翻译校对课题组,承担重要研究任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追求进步是一种习惯
“你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回报。”她始终把这句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从大一刚进校时,她在心底立下誓言,来到了大学这样舒缓的环境,绝不可以自我堕落、消沉。她认真听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准备每一次考试,不放过任何可以去图书馆学习的时间。她始终认为自己也只是一个默默努力但毫无成就的无名小卒,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专业第1的成绩也还是她所始料不及的。自此开始,她坚信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不会白费,或许只是暂时没有凸显出成效而已,但总有一天你的付出和努力会以它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你回馈。大一时期的养成的自律与勤奋的习惯为她之后的大学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努力追求进步成为一种习惯后,成功便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雕琢本我是一种自然
如果说大一是以学业为基稳扎稳打的话,那么大二大三就是要站在坚实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大二初她便对未来有了较为清晰的想法,立志在学术科研上留下一点足迹。于是便开始积极联系老师,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并以负责人的身份申请了国创项目。收获总在一波三折、无限付出之后,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计不清的笔墨纸砚,她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便由此应运而生。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让她真正感受到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迥异,也深刻认识到学术科研道路的艰辛,意欲有所成就,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学术科研热忱,其次必须沉心静气、日积月累、不辞辛劳。漫漫学术路,是一个不断融会贯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雕琢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凝练升华的过程。
谋定后动是一种智慧
大三下学期,决定大学生活成就的关键爆发期,考研、就业都不失为一种上上之选,她同样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定策。虽然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有很大的获得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希望,但她始终坚信,凡事做两手准备总是没有错的。因此,她特意买了考研书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为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做预热。同时也密切关注各个学校官网的招生信息,不厌其烦的准备繁琐的夏令营申请材料,为获取“优秀营员”而全面备战。考研复习、夏令营备战、学业考核三座大山迎面而来,她也曾紧张、也曾疲惫、也曾焦虑。但她深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规划、在于如何谋篇定局。她要做“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智者。
矢志不渝是一种信念
她说:“有一句话叫作‘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所有你所付出的,时间会给你答案。”正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之际,正当勇斗激流、扬帆远航之时,每个人的追梦之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坎坷不平,即使难于上青天,也不要轻言放弃,没有谁可以预言你的下一步不会踏上隐形的登天之梯。现实大于想象,人的潜力无穷无尽,她始终坚信:努力永远都不会付之东流,所有当下的努力会一点一点渗透进你的生命里,打磨你、改变你、塑造你,最终成就你。
活着就是要经历,大学四年的经历在人生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她将会带着她的满腔热忱继续勇往直前,继续追求她的人生理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